(填上夢想的大學)

三個月挑戰學測失利後,老實說曾有念頭直接申請學校,放棄與指考繼續纏鬥,開始享受另一段的大學新生活。然而,回想起休學的初衷,為了追尋自己的志趣,讀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而不是一味地將某一個校系。因此,決定果斷捨棄學測申請,於二月開始準備指考。

準備指考讀書計畫前,我先分析自己的狀況,了解目前課程的掌握程度,以便安排每日進度與調整讀書計畫。舉例來說,我的國文作文掌握不好,使我學測慘遭滑鐵盧,所以在國文作文上,調高練習的時間;而我的數學本身還不錯,再加上數乙的範圍比較少,題目難度也比數甲簡單,所以我的策略上以維持手感為主,再針對幾個概念不熟的地方複習;英文方面,因為指考難度加深,作答時間也縮短,所以儘管學測掌握得還不錯,但仍需花一定比例的時間複習;至於社會科,沒有讀過選修範圍的我,決定趁大家還在放假休息時,先買課本把選修的部分,當課外閱讀複習一遍,隨後再搭配題目練習。

次者,我開始記錄一天的作息,方便我排每日的作息表。由於我有進重考班,所以基本上還是依照補習班的作息調整,而桃園儒林補習班的作息,早上剛來會有英文單字的小考,然後補習班會提供模考練習,一考完後我就對答案檢討、訂正。下午的時間大多有老師上課,幫助我複習進度。晚上除了幾天要上課外,大部分都是自習時間。(大略作息如下表)

 

作息表

0800~0830

晨考

早上

模考

自習(訂正考卷)

下午

上課

晚上

上課或自習

 

※接著分享地理、歷史、公民、數學、英文的準備方法:

大致上與學測相似,可以搭配之前的文章(轉念、休學、重考,三個月快速衝刺學測的讀書計畫檢討)服用,而這次主要針對比較細節的部分與指考相關的準備方法,並依照我指考分數由高到低介紹。

 

地理:

        由於學測已經把一到四冊的部分熟讀,所以指考準備一到四冊時,我主要是利用做補習班大範圍模考,幫助自己找出不熟的地方,將錯誤與不確定的題目、觀念,找出考的章節,再重讀一遍,如果仍然有模糊或是記不起來的部分,我就會把它整理在筆記本上,以便考前再複習。五、六冊在得知成績後,已經先把課本大略看過一遍,另外,我有買講義複習(新滿分攻略,龍騰出版社),首先把講義各章節前面整理的部分看過一遍,再將後面的歷屆試題做完,接者也是把錯誤與不確定的題目,找出相關的理論或是前面講義整理的部分,再重讀一遍,如此可以藉由歷屆試題大概知道自己這個章節不熟的地方,也可以大略掌握這章節大考出題方向。如果對於這個章節還是很模糊的話,我才會把前面重點整理在筆記本上,再把這章節其他試題做完,增加對這一章的熟悉度。

        至於一到四冊不熟的話,我覺得可以把一到四冊某些章節與五、六冊相關部分的一起複習,例如:第五冊地理議題探索與第一冊的地理概說可以一起整理;第五冊水資源可以跟第一冊氣候與水文;第五冊糧食資源可以跟第二冊第一級產業等。如此一來,不僅能把必修跟選修的部分充分整合在一起,相似的理論或觀念一起複習,一起整理,記憶效果比較好。

        再者,非選擇題準備,我覺得坊間參考書跟模考的非選,比較像是填充題的形式,答題方式相對簡單,練習這類的題目我覺得對選擇題也很有幫助,但是針對指考非選來說,是否能充分訓練就很難說。因為指考非選會出現類似申論題的題型,會要求考生描述出理論觀念,主要著重於考生的表達能力,如果只單純訓練填充題式的非選,不一定能完整答對題目,所以我主要以歷屆試題的非選作訓練,把詳解的說法先背下來,再用自己的話練習寫幾遍,這個練習有個附註,必須要再把這題非選所用的觀念或理論讀熟,最好是能讀通,以便題目轉個方向問類似的觀念時,比較能靈活答題,不單只是熟悉歷屆試題的問法。

最後,做足量的題目是必要的,因為我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從題目挑出自己觀念不熟的地方,再徹底複習、讀通,如果題目量不夠的話,可能沒辦法找出自己的問題,或是如果沒有徹底檢討,將不懂的觀念仔細複習的話,也會導致訂正檢討的複習效果不夠扎實。至於要做多少題目,起初,我大概一週會做一份模考加上複習五、六冊的兩個章節,所以一週大概花四個小時在地理複習上,50分鐘寫模考再一個小時用我的方法檢討、一個小時複習兩章內容,再一個小時寫完題目加訂正;倒數一個月的衝刺期間則增長為一週六個小時,兩次兩個鐘頭的考卷練習跟檢討、訂正,再加上兩個小時針對複雜需要記憶的理論或觀念進行整理,例如:整理如何判別氣候圖的關鍵,或是各個農業型態的區別等。最後一週則是兩個小時考卷練習跟檢討,剩餘四小時則是一次兩小時,把先前整理的筆記、重點再次複習,順便將難記憶與常錯的內容精簡成考前再複習的筆記,方便應試前再次記憶。

 

公民:

公民的準備,我主要是用補習班老師的講義複習,再把一些做題目碰到的觀念、理論、法條等講義上所沒有的重點,補充到老師的講義上。原則上,一週也是花四個小時複習,但跟地理不同的是,剛開始複習的時候,除一個小時的模考外,其餘三個小時都是在聽補習班老師的課,利用中堂休息時間或是當天上完課後趕緊複習跟檢討模考卷,所以比較沒有花較完整的時間複習,但等到課程結束後,就能改成一個小時模考或歷屆,一個小時檢討並仔細訂正模考卷或歷屆試題,剩餘兩個小時則把理論跟難記憶的部分整理在筆記本上;倒數一個月的衝刺期間則調整為一週六個小時,其中四個小時分兩次完成兩份試題練習並檢討,剩餘兩個小時則整理我比較不模糊或不熟的理論、名詞解釋或是法規,而這個整理必須要能清楚明白各名詞的重點,例如:法律保留原則與法律優位原則兩者的不同;各親等繼承的特留分比例等;最後一週的六個小時則要再複習整理的筆記,並將應試前的筆記準備好。至於我會採取跟地理不同的方式是因為公民的內容結合各種社會科學的科目,包括法律、經濟、心理、社會、政治等,有時聽老師上課比較能獲得時事相關的考題觀念,至於公民包含的需多理論與法規,也需要花時間去整理、比較,故最後一個月兩個小時的整理非常重要。

 

歷史:

因為歷史是我高中最喜歡的科目之一,歷史課本對我來說就像金庸小說一樣耐讀,以前閒閒沒事就會拿課本來翻翻,所以歷史準備上比較沒有太大的壓力,讀歷史甚至是我重考期間的紓壓管道之一,儘管如此,畢竟是準備正式考試,總不能一直抱持者看小說的心情去複習。原則上,我自己會去坊間挑一本內容最詳細的參考書,越細節越好,但這本講義並不是用來一頁一頁從頭讀起的,而是類似字典的功能,在檢討考卷遇到沒有印象的人物事件或是觀念時,都能從這本講義找到答案,如果還是沒有結果,就只能上網查,把事件的背景、起因、始末與影響大致掃過,但遇到這種情況,我不建議再把它整理的筆記本裡,因為已經超出大考可能會考的範圍,只是我為了滿足好奇心與求知慾所下的功夫,所以大致了解狀況,點到為止,就毋需下太多功夫;另外一本則是補習班老師上課的講義,老師的講義比較偏向重點性整理,所以空白的部分很多,方便我把錯誤的題目或是模糊的觀念添加上去,如果沒有的話也可用筆記本替代。

準備方法與地理相似,都需要做足量的題目並確實、仔細得檢討考卷上錯誤的或是不熟的題目,這一點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也是指考社會科能節省時間有效率得高分秘訣。至於時間分配上則比較接近公民,起初,一週一個小時模考,三個小時聽補習班老師上課,順便抓緊瑣碎時間複習;隨後課程結束,調整成一週一個小時模考,一個小時檢討,剩下兩個小時我會視情況調整,當需要整理的內容比較多時,會花兩個小時整理,如果進度許可的話,我會再練習一份試題並檢討,也是一共花兩個小時。而倒數一個月的衝刺期間也調整至一週六個小時,與公民相同,其中四個小時分兩次完成兩份試題練習並檢討,剩餘兩個小時則複習之前整理的筆記,一樣的必須整理出進入考場前複習的筆記,方便抱佛腳。至於是歷史底子比較不扎實的人,可能歷史課程還沒讀過一輪的人,還是優先把各章節的基本概念建立起來(方法類似我準備地理五、六冊),再來利用這個方法,才能顯現出訂正考卷強大的地方,準備指考時心裡也會比要踏實。

 

數學:

        本身是自然組的我,數學底子還不錯,再加上數乙範圍比較輕鬆,所以我的準備上比較單純,不外乎一直算跟系統性檢討(參考「轉念、休學、重考,三個月快速衝刺學測的讀書計畫檢討」的數學讀書第二段),比較特別的是,我會假設自己是老師要講解給其他人聽,必須徹底了解題目的觀念,甚至是延伸的理論、公式,才能讓別人理解、聽懂我的解題邏輯,所以我在補習班時,經常跟其他同學或老師討論解題的方法,也會幫忙同學解答問題,而我發現這個方法對於數學想考到頂標以上的人來說格外重要,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浪費時間,但其實在幫助別人解題時,無形中也再複習一遍,而這一遍的效果遠大於自己重新再算一遍,而且可以藉由別人來幫助自己找問題,怎麼說呢?因為當我講解不順,無法讓對方聽懂時,代表我這部分還沒有完全讀通、算通,所以可以找到做題目也發覺不出來的弱點,是個一舉兩得的方法。

 

英文:

        英文的準備方法其實跟學測差不多,培養基本實力文法、單字、閱讀的方法雷同(參照轉念、休學、重考,三個月快速衝刺學測的讀書計畫檢討),因此,特別需要調整的點在於題型增加篇章結構、整體單字量變難與作答時間變少,而作文出題方向也稍微不同,但個人覺得指考改成偏向論說題型,相對於學測的看圖題來說,比較有方法可以練習。

        首先,針對篇章結構部分,原則上就是判斷空格前後與選項之間的關係,選項出現的代名詞、連接詞、副詞,或武斷字(最高級、only)都可以用來判斷前後句之間的關係,舉例來說,選項出現For example,則它的前一句講的內容會提出一個抽象概念,需要後句來具體說明,所以才會出現for example。因為篇章結構是指考特別的題型,我有額外花時間每天做一篇來練習,限時五分鐘作答,再花十到二十分鐘檢討,把每個空格前後關係用紅筆標出,再整理到筆記本上。大致上練習一個月左右就能上手,接下來就是利用每週模考練習題型,並檢討訂正。

        單字量增加的部分,我的方法基本上跟學測時一樣,但之前4000字的範圍已經相當熟悉,7000字也有複習過,所以我這次重點放在7000以內背熟跟寫作能適時運用,再擴充到10000~13000字。準備上,我有買三民出版的Vocabulary 4000~7000,搭配學測範圍的2000~4000,至於要如何擴充至10000~13000,我開始讀原文書six-way,advanced level ,它是一本閱測形式的書籍,不只可以幫助閱測練習,學習作者的用字與寫作邏輯,可以大大提升作文的能力。

        作文方面,因為是偏向論說文形式的題目,可以事先準備的,首先,我會練習能夠百搭的作文題目,或是從補習班老師教授的新聞英文中,挑出優美的句子、字詞,套用在我的作文裡,因為是百搭的題目,所以同樣內容跟句子可以套用在許多題目,只要換個角度切入題目,再稍作結構上的調整,以符合文章要求,就能做到事先練習的效果。

 

由於國文並不是我的強項,104年指考也因第一科數乙爆難,影響到下一科的國文成績(詳見104大學指考第一天數學乙的地獄試煉),而準備上也多靠補習班葉慈老師的方法,方法與學測相似,只是指考時我做的比較扎實,古文閱讀增加為一天五篇;作文一週寫兩篇,第一篇寫完後,向補習班老師請教,第二篇將一樣的題目依照老師的指導進行改良;歷屆試題我除了按照年度練習,另外買吳亭誼老師的新國學思路,分各類題型做歷屆得練習;國學常識則利用檢討考卷來複習,並將錯誤的題目整理到常用的講義上;三十篇古文因為學測前已經非常熟習,所以一天讀一篇,考前一個月則把葉慈老師整理的三十古文的問題與討論再複習。值得注意的是,國文作答時間大減,從120分鐘減到80分鐘,剛開始練習模考時非常不適應,經常作文寫得很趕,結尾收的不夠好,所以我也花很多時間做模考題,訓練作答速度與時間分配,選擇題作答加上檢討最多三十分鐘,短篇作文十分鐘左右,長篇作文四十分鐘。

 

結語:

       經過四個月的指考準備,儘管自認為已經準備充足,但在104年數乙地獄級的考驗,隨後的國文考試受到很大的影響,在寫選擇題部分時,情緒仍然無法完全平復數乙未能滿分的失落,直到中午休息後,體認到自己可能無法考上心中的第一志願,決定放手一搏,放開心中對分數的執著,從英文科後專注在了解、尋找教授出題的用意與線索 。最終,數乙並沒有預期的慘烈,86分的成績已經比頂標高出16分,反倒是受數乙影響的國文選擇題失常,最後總分67分低於頂標1分。而英文84分也比頂標高出8分,第二天的社會科更不負所望,歷史91分高出頂標8分;公民91.2分全國前100名;地理93分甚至有全國前50名的結果,這樣的成績,雖然不能如願考上台大經濟系,但社會科令人滿意的表現,讓我考取了台大國企系。如果當初學測就屈就申請學校,放棄繼續指考的機會;如果考完數乙後低落的心情,沒有受到控制,不只影響國文,甚至波及其他科目,我想我可能不會有今天的成果,感謝補習班老師們的協助與家人的支持,最後,謝謝自己沒有放棄自己。

       如今學測申請和繁星是主要的升學管道,指考的通道看似狹窄又遍佈荊棘,讓人望而卻步。然而,並非人人都能在學測時,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果,與其為了三、四個月的享受,放棄再一次挑戰人生的機會,又何嘗不是一種損失呢?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時的挫折並不能立斷成敗,沉潛之後奮起的力量,定能帶來不一樣的結果,至少夜闌人靜時,能驕傲、無悔地告訴自己:「我很棒!為自己的人生努力!」希望不幸學測失利的讀者,閱讀此篇後,能對指考不抱持著恐懼擔憂的心情,以正面、平常的心態,面對指考再一次的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